阿破之文学>修真仙侠>共同原理 > 第二章 春天之歌
    旧历元1632年,或者按照那时候的说法,崇祯五年,冬。

    这一年的冬天来的格外早,气候确实异常的寒冷,以往京城里得等到腊月才能开始见雪,这年头,只在冬月刚出头的时候,大雪就已经覆盖了整个京城。

    以往热热闹闹的集市,现在空无了人烟,高大的紫禁城,四维的城墙,青黑色的砖瓦,在护城河那头沉默地看着这冻的化不开的河水,和那头一片片千家万户的灯火。往日的琉璃翠瓦,红门白道,在这个冬天却暗淡不少,寒鸦栖息在那些小巷道的墙头上,一个老太监,够不着墙头上叽叽喳喳的杂鸟,急得直跺脚,骂爹喊娘。

    “龟孙的,你给咱家下来,别在那儿胡叫。”

    墙头上的乌鸦瞟了一眼下头这人,丝毫没有顾忌,继续叽叽喳喳。

    “嘿,你别看咱家够不着你,你就肆无忌惮,这儿不是你能随便叫唤的地方,去一边儿去,想让这娘娘养着你,把你当家雀,没门儿,趁早的,找个别家的头儿,晦气。”

    老太监哇哇叫着,尖细的嗓音传遍了整条巷道,直到一个打扮更精致的人拦住了这位更多的咒骂,那穿着精致的,蛇纹燕尾的,估计是某位姑爷。

    雪继续下着,偌大的紫禁城,居然安静的没有一点儿声响,整片天地被笼罩在一片无边无际的白色当中,春天看来,来的遥遥无期。

    话不饶人,虽然捕快们看的紧,但是这京城里的人言已然躁动开了,人们都在心底藏着,不敢说出来。当然,说出来了,不管他对不对,掉个脑袋是肯定的事。

    人们想说不敢说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这大明王朝,气数将尽,没多少年岁了。四处的起义,北边儿还有兵强马壮的满洲人,大厦将倾,是只聪明鸟,也知道该找别的枝头了。

    末世的气氛笼罩在山南海北,不过此时的西湖边,虽然也听闻了北方的战事,却还没有惊扰南朝烟雨楼阁的繁华图景。

    崇祯五年十二月西湖

    冬天的雪,同样覆盖了西子湖畔,纷纷扬扬的大雪,三日不止,总有聒噪的文人酸客,将其说成是什么什么天降异象,说成是明王朝灭亡的征兆。但其实只是一场雪而已,自然的纷飞婉转,无关人间风月,更无关什么英雄豪杰、兴衰沉浮,那些只有人才会在乎,天地不在乎。

    白色的雪,将整片西湖掩映在洁白的画卷中,所有的声音、人影都被隐去了,只剩下天地一线,白雪为帘,湖心亭一点。雾霭迷蒙,掩盖了尘世的悲苦,只剩下清明,只剩下安宁,一副画卷,展开在末世的天地间,只等待那些同样寂寞的人与之同感。

    这天,大雪停了,只留下一片交融的白色。湖边的楼阁里,兴冲冲地跑出来一人,他高兴极了,在雪地里左摇右晃,不停地走来走去,他还要惊呼,他开心地仿佛这是曾经的繁华盛世,仿佛一切残酷的未来和离别都不会到来,仿佛时间的利刃,不会切割这片白雪守护的天地。

    他确实高兴极了,这样的情景,这样纯粹的雪与湖,这样没有瑕疵的景致,他无数次在古人的描绘中想象过,在觥筹交错的间隙瞥见过,却从来没有在这个现实的尘世中看到过。

    不过现在,他看到了,这样纯粹的雪,却落在了这样倾覆的世道上,一时间,竟不知道该为雪悲哀,还是为人悲哀。

    雪当然是不会悲哀的,所谓的物哀,只不过是一群庸人的孤芳自赏,怀才而不遇。自然的一切,天地的一切,风雨雷电,水火金木,没有哀愁,自然也没有喜怒,有的只是时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万物在不言之中,遵循着一种亘古不变的规律,日出东升,日落西隐,春生秋谢,夏放冬藏,天道有常,无常的是人,无常的是人心,因此人间的世道也无常。

    生而为人,无常便如同河水之于虾鱼,摆脱了它,便不再是人,只要为人,便要一直受到这无常的波澜和徘徊。无数的人,羡慕他人,羡慕荣华富贵,金银财宝,争名夺利,皇帝老儿他想要修仙,他想要万古流芳,关外的人想到关里来,无常羡慕无常,无常渴望无常,最后依然是无常,代代岁岁,不论是他朱重八还是皇太极,始终兜兜转转,没有长进。

    却无人想学习有常,无人羡慕有常,万事万物,被忽略掉了,反而成为了某种装饰,无常倒是成了天地间最大的话题,人的事情,太重要了,大家都在讨论它,明王朝大厦将倾,太重要了,这冬日的白雪,反倒成了陪衬。于是轻四维而重无常。

    不过此刻,在这西子湖畔,倒是有这一人,陶醉在雪景中,不知道他能不能看懂这天地间的平静,不过看到他在雪中作乐的样子,倒是能让人轻易的忘掉这样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刻。

    天色暗了下来,曙暮光微微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微微发亮,远处楼阁红色的灯火亮了起来,好像依稀能够听到一点点人烟喧嚣的声音。

    那人穿上自己厚厚的裘皮衣,用烛火点燃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火炉,拥簇着那盏火炉,慢慢向着湖心走去。此时的大雪已停,所有的喧嚣都被隐藏在了其后,只有湖中行走的一个人影,闲庭信步一般,身边有一点小小的火光,火光照亮那人的身影,在白色的雪地上向后拖出很大的影子,影子的尽头,是一簇小小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