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破之文学>玄幻奇幻>汉晋丝路 > 第四章:张骞出使西域
    鄯善国位于河西走廊的西方位,正好掌控祁连山脉。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西端在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相接,东端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历史上亦曾叫南山,还有雪山、白山、天山等名称。

    祁连山是黑河和疏勒河的发源地,疏勒河是鄯善国到敦煌、玉门关、嘉峪关的生命之河。黑河又名弱水河,即古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弱水,它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经张掖、临泽、阿拉善高原,黑河也是匈奴的生命之河。

    阿拉善高原,“阿拉善”在突厥语系里便是“贺兰”的意思,它位于阴山、贺兰山以西,其东南部属黄河流域,西部有黑河流域。岳飞《满江红》提到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便是阿拉善高原附近。

    从“几”字形的河流分布方位来看,在横“一”、勾“√”,竖“丨”三个形状组成的撇字形状“丿”中,横字形状“一”主要是疏勒河流域的鄯善国、敦煌、玉门关、嘉峪关与黑河流域的张掖、临泽、阿拉善高原,因为疏勒河和黑水的发源地就是祁连山,也因此只要控制了祁连山脉也就控制了这一区域的生命之水,进而掌控主导权。

    阿拉善高原拥有中国八大沙漠之二,分别是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之间有一座龙首山,古称甘浚山,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北部,属于天山余脉走廊北山的一部分。祁连、龙首二山南北对峙,素有“走廊蜂腰”“甘凉咽喉”之称,丝绸古道由境内东西穿过,南可通青海,北可达蒙古,东西控扼甘、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也因此是河西汉民族与漠北少数民族的分界线与战略要地。

    龙首山与贺兰山形成的勾字形“√”便是河流不多的荒漠地带,龙首山位于祁连山与阿拉善高原之间,贺兰山位于阿拉善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这里也是兵家必经之地,汉武帝刘彻时期,霍去病便在这里建立了武威。

    对于常年干旱的河西走廊,河流便是生命之源。鄯善国正是因为国土包括祁连山脉以及罗布泊、疏勒河,所以鄯善国成了匈奴袭扰大汉王朝的先锋。但是鄯善国国内大部分水流来自孔雀河,为了让鄯善国成为稳定遏制大汉王朝西出的机会,并牢牢地将鄯善国把控在匈奴的手心里,匈奴便在疏勒河上游的孔雀河流域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比如驱逐乌孙和大月氏。

    孔雀河的发源地是开都河,开都河经过博斯腾湖,最终流入孔雀河,孔雀河再流入疏勒河。也因此,开都河是孔雀河、疏勒河、博斯腾湖的总源头,谁控制了开都河,就等于控制了荒漠居多的西域诸国的生命线。

    开都河是新疆的大河之一,也是一条著名的内陆河,《西游记》记载中的通天河便是开都河,传说唐僧取经的“晒经岛”就在和静县境内。开都河滋润着中国第二大高山草原巴音布鲁克,同时也养育了姑师、月氏、匈奴、突厥、鲜卑、铁勒、柔然、回纥、瓦剌、准噶尔等古老民族和蒙古、哈萨克等现代民族。

    博斯腾湖与罗布泊北方位便是焉耆国,南方位便是鄯善国,仔细去回顾汉武帝刘彻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行进路线图可以发现:张骞就是围绕着疏勒河、孔雀河、开都河、妫河而行走的。

    张骞字子文,他是开启丝绸之路的关键人物,也是帮助汉武帝刘彻清晰认知西域地形及诸国的核心人物,撰写《史记》的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后世史学家称之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汉武帝刘彻赐封张骞为博望侯。

    汉景帝刘启平定“七国之乱”后不久便驾崩,由汉武帝刘彻登基为帝。汉武帝刘彻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他清楚地明白祖父汉文帝刘恒两次长安抵抗匈奴来犯的原因是阻挡西域的门户过于薄弱,父亲汉景帝刘启“七国之乱”时期军臣单于偷袭的根本原因是武威与张掖等地虚空防守。

    偶然机会下,张骞从匈奴降兵处得知大月氏与匈奴有世仇,因此汉武帝刘彻决定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一是让张骞西出之后,委托张骞熟悉一下西域诸国的地形,以便形成河西走廊往西的地形图;二是沿路与鄯善国、焉耆国、大月氏、乌孙、车师等西域诸国暗中联络,联合大月氏诸国,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

    公元前139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由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可惜西域的河西走廊早就被匈奴掌控,在疏勒河流域,张骞便被匈奴人抓住并软禁,张骞在匈奴居住与生活了十年有余。

    历史充满了偶然,张骞在匈奴生活的时期,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得知匈奴支持并鼓动乌孙攻打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西迁到妫水一带,张骞在朋友的帮助下,带着妻儿逃脱匈奴,一路沿着焉耆国前往大宛,并向大宛国申请向导与帮助。此时张骞执着的希望将西域诸国联合起来,也因此,张骞不仅仅是劝说大宛国王与大汉王朝通商,更是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大月氏。

    可惜,大月氏到达妫水之后,因为妫水流域远离匈奴所掌控的地盘,早就失去了战斗意识,更不愿意与匈奴再次为敌。张骞没有办法,只得选择开都河、孔雀河、疏勒河的南部流域,也就是经过于阗国、鄯善国及河西走廊回到陇西,由陇西回到长安。

    就在张骞从西域回到河西走廊的这段时间里,公元前前133年戏剧化的马邑之围拉开了序幕。据历史记载,起因是马邑这个地方有位大商人叫做聂壹,聂壹来找王恢,告知汉武帝刘彻身边的谋士王恢,匈奴在边境经常袭扰大汉居民,希望能用马邑的货物来一个诱敌深入,将军臣单于困死在马邑。

    王恢认为军臣单于是一个莽夫,便将聂壹的建议转达给汉武帝刘彻,御史大夫韩安国反对这个建议,认为兵马一动,天下骚动,胜负难料,不可轻率出兵。

    但是王恢本身就是燕地的人,匈奴又常常袭扰辽东地带,因此王恢相较于韩安更熟悉匈奴出兵和用兵的习惯,而且王恢这个人是一个口才极佳的人。王恢利用代国与匈奴连年对战的故事,一是告知汉武帝刘彻,王恢有办法战胜军臣单于,二是借助汉文帝刘恒曾是代王的身份,暗示汉武帝刘彻,代王的后人该有血气。

    时年二十三岁的汉武帝刘彻毕竟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对于速战速决的战果比任何人都期待,于是汉武帝刘彻同意了王恢的建议。

    公元前133年农历六月,汉武帝刘彻派遣精兵30万,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

    据史料记载,将屯将军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率3万多人出代郡,准备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一举全歼匈奴主力。汉武帝刘彻同时派遣商人聂壹前往匈奴诱敌。

    军臣单于确实贪图马邑城中的货物,便亲自率领10万大军前往马邑。可是军臣单于到底也是个身经百战的人,他在前往马邑百余里的地方发现沿途有牲畜,却无人放牧,于是军臣单于觉得马邑城中有蹊跷,便寻找到一处边防小亭并俘获了雁门尉史,雁门尉史经不住威胁与拷打供出了王恢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