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破之文学>科幻灵异>稼穑记 > 下部-第七章
    化肥、种子、地膜、柴油、农药……都在涨价。除过小麦,玉米、葵花、洋葱等作物的种子,都得从种子公司购买杂交种,不然,产量和品质都会大幅降低。一些私营种子公司鱼龙混杂,使得种子市场乱象丛生,假劣种子无孔不入。化肥价格更是节节攀升。一袋尿素由六十元一下子涨到了八十元,硝酸铵、氯铵的价格涨幅也不小。柴油价格也在涨。眼下,家家都购置了农用机械,因为人力已经不能完成规模庞大而繁重的生产任务。更为糟糕的,是籽瓜在连茬种植后,病虫害泛滥,产量锐减。而且由于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自毁市场的行为,导致籽瓜收购价连年走低,沙阳籽瓜盛名不再。当一些人发明了掺沙机,在瓜籽中大量掺沙的时候,德町就敏感到会自食其果,没有再种,因而似乎躲过了一劫。

    然而,随着农资持续涨价,不管种什么,效益都很低,只能以广种薄收的方式予以抵抗。

    去年,德町又联合德谷和自己的儿子们,在青湖打了一口机井,但这口井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甚至可以说得不偿失。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现在,青湖一带差不多已经打了八百多口机井,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原先打下的那些井几乎就抽不出水来,只能勉强浇灌二、三十亩地了。新打的这口井,井深到了六百米,但出水量依然不及原先刚打的井。看来,撑破天也就能浇一百亩地。

    为了打这口井,德峰不仅帮着审批,还给协调了一笔不少的贷款。虽然说花了很多钱请客送礼,但若是没有他,提着猪头还找不见庙门哩!德峰还做了一件叫德町十分佩服的事情,以致于前嫌尽弃。在德峰的不懈努力下,德谷家被列入贫困户,除补助了一些物资,还得到了三万块免息贷款。德峰做主,把这些贷款用于打井,从而使德谷家获得了二十亩地的浇灌权……

    德町蜷卧在井旁,思虑重重。他掰着指头,千思万算,始终理不出头绪来。时移势易,像他这样的脑筋,还不如年青人进了水的脑袋。集体时代,甚至分地初期那种简单明晰的思维逻辑,早就不适应复杂的市场时代了。

    要在以前,他就可以那样想: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可是现在呢,他就得这样来想:庄稼人离不开地,地离不开水,水离不开井,井离不开钱,钱离不开庄稼,庄稼离不开贩子,贩子离不开行情,而行情只有天知道……有时候,他忽然就不明白为啥要种庄稼,可是生为庄稼人,不种庄稼又能干啥?

    为了种地,他已经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不幸。多林走了,多苗送人了,小志远也死啦,多树卖了腰子也没把他救下。新哀旧悲,每一次都把他压垮,但最后都爬起来了。尽管心上疤痕累累,但正是有了祖祖辈辈生生不息的土地,他才能重获新生。

    庄稼人,地就是命,命就是地。庄稼人的根扎在地里,只要根在,命就会在。

    想到这些,德町释然许多。他坐起来,掰开指头,心想:问德峰借下的两千块,德峰说了,不急着要;打井的贷款,年年还息就行,也能拖延三、五年;集体摊下的老本旧帐,大家都没还清,先叫趴着。这样一算,看来并未山穷水尽。活人,最重要的是心劲。不幸归不幸,那是命,跟地无关。庄稼人总不能一遇上不幸就把地撂下不管吧!只要还有心劲,这新开的一百来亩地,再不济,一年也有好几万的收入哩。这样,债台高筑也就不十分可怕。

    怎么种这些地,他也早有打算。他想一半种麦子,一半种籽瓜。这两年,不像以前那样管粮经比例了,庄稼人想种啥就种啥。这样一来,德峰倒是逍遥了,可庄稼人就麻缠了。种地就像走钢丝,心惊胆颤,生怕种了卖不掉;又像个赌徒,押大押小,全凭运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鸡蛋分开装。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再说,粮食虽说效益低,但销路有保障。籽瓜就不一样了,一旦卖不掉就等于颗粒无收,还得搭上成本。

    但是,他的这个想法却遭到多木多树多粮多田众口一词的反对,就连多地也认为种籽瓜来钱快。儿子们都分家立户了,他能咋样?只好骂了几声“倒灶丧门神犬子鬼日的”,而后作罢。若不是斯琴来了信,那些倒灶真的就全种成了籽瓜。

    斯琴已经上了大学,说是学的农业经济,专门研究种啥保险划算。对此,他曾讥笑斯琴不研究咋的多打粮食,反倒捣鼓那些用不上的东西,大材小用,不务正业。现在看来,还真有些名堂。

    斯琴信上说,籽瓜种植已近饱和,市场风险很大,她的老师专门发表文章,提示农民规避风险。多林的女儿春桃把信念给大家听后,多木他们才打消了全种籽瓜的主意,同意每家种五亩麦子。这样,加上德谷的二十亩,青湖新开的地就一共种了四十五亩麦子。

    其实,德谷家也只能种麦子。斯杏出嫁时要下的那头牛,老的路都走不动啦,多龙又成天价钻在窖里发疯成精。单凭德谷老俩口,能种麦子就不易了。对于大哥德谷的这种处境,德町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答应用机械给他播种,其它就帮不上了。好在麦子生长期不长,又用不上多少工。这样,德谷就不至于无路可走,把这个破败的家庭支撑下去。

    脏兮兮的绵羊在圈里无所事事,显得百无聊赖。两只羯羊在用短小丑陋的角相互抵触,不知是在斗狠,还是在耍闹。一只老母羊卧在发霉的草上,老眼昏花地望着两只撒欢的羊羔。

    现在,它们每天都只能待在圈里,上顿不接下顿地忍饥挨饿。因为整个青湖一带都禁止放牧,家家的羊都只能圈养。

    多龙坐在地窖的洞口,看着这些囚徒们黯然伤神。多少年来,这群羊就像原上之草生生不息,一代代被宰割,一代代又新生。每当此时,他就生出一种优越感。觉得人真是伟大!能够看到羊群的全部命运。同时又感到悲哀。

    许多年来,他与它们朝夕相伴,看羊羔如何跪乳,闻羊粪臭里带香,听咩咩之声如泣如诉。慢慢的,羊就成了他悲惨人生的命运伴侣。这些年,他博览群书,而且坚持每天读报听广播,期待着书写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然而,正当他想到田野里去放牧它们的时候,却开始禁牧了。

    三年放羊,给个县官都不当——何等潇洒的境界!但一切都在与他作对,牧羊的愿望也落空了。

    忽然,他看见水荷走进羊圈。

    “啊——小嫂!”他大喜过望,赶紧迎了上去。

    有那么几年,他只见水荷一个人,并且只和她说话。现在,水荷当年送给他的那个收音机早已坏掉,用上了斯琴给他新买的。斯琴上大学后,还给他订了一份报纸,每过几日由水荷送来。但最近却很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