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破之文学>科幻灵异>奔跑吧 > 第二章〈略有小成〉第二节
    第二节〈脚不停,再练手〉

    坦白说,我没有每天跑十圈C场。

    尤其是爆肝准备期中考、熬夜赶期末报告、流感破病无法下床,以及过年过节回老家探亲,都会让我中断这个反覆且枯燥的行程。

    真的,跑C场真的很枯燥乏味。

    尤其是自己一个人跑的时候。

    寒训时还好,大家都会一起训练一起吃课表,但开学後就只剩下每周固定三和五的中午团练,而团练只会练多球和对练,可不会练跑。

    多球,是指捡一盆满满的桌球,并在球桌对面架一个拦球网架,一位负责帮你做球的人,站在球桌的网旁,不断从脸盆中取球做给你,如果是练切球,他就不断切球给你,而你只要不断重复切球的动作,把球切回对面,球会自然被拦球网架给挡下,直到那一盆球全都打完。

    我练的多球,通常是侧身拉球,也就是我关键X失误的那一球,学长会在桌旁发长下旋到我的反手,而我要瞬间从反手位置转侧身,然後正手拉球,接着再恢复到原本的位置,下一球来时,再重复转侧身。

    通常练个三盆多球,我的小腿就会哀鸣,因为不断从球桌的正面,迅速移转到球桌的侧边,需要小腿肌猛然发力,再蹲低身T,看准球,右手往下摆,直到快碰到地面,看准球,快速向上拉起,像是在空中划一个半圆。

    同时,右脚踝旋转,带动小腿重心移摆,连带整个腰身大力转动,接着转腰连身,身甩臂,上臂发力拉起,手臂画弧骤然出劲,这种用全身去拉的球,会非常的旋,非常的有力,但也非常的累。

    除此之外,还会练习组合式的多球,像是第一球正手拍,第二球反手拍,第三球侧身拉球,三球一组。或是第一球反手,第二球侧身拉球,第三球正手扑球,也是三球一组。

    每次练习多球,都会让我深深觉得练跑反而轻松许多,真的。

    对练,则是指另外一个人实际跟你互相练习,像是练习正手拍,两人不断的用正手拍互相击球,练习的是控球的稳定度,如果两人可以正手拍对练五十次,就算及格。

    当然,也可以对练反手拍,一样对练五十次,或者是一人拉球,另外一个人挡球,拉球的人要控制力道和方向,挡球的人要把球挡回原本的位置,这个b较难,能练拉挡十次就算稳定度不错了。

    以上这些是用系队的标准来看,如果是校队,可远远不只如此。

    多球和对练一个小时左右,大家就会来玩点对抗赛,像是打国王1或是分队,输的请饮料或是负责把散落一地的桌球回收。毕竟中午时段就那麽一点时间,要再多练也很难。

    这大概就是我大二下学期的主要训练内容,练跑,多球,对练,模拟赛,然後无止尽的反覆循环。

    同样的事情,重复做。

    听起来简单,其实很难。

    格拉德威尔曾在他的书《异数》中提道:「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2」

    这也是後来着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只要你愿意每天投入三小时在某项领域,经过十年,一万小时的累积,你就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不过若要达到神乎其技的顶尖人物,则还需要更久的时间。

    一万小时定律有很多例子,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莫札特,大家都觉得他是音乐天才,但莫札特在十一岁时创作的曲子并不成熟,直到十一年後,他的交响乐才真的是震古铄今,因此他可说是一万小时的代表人物。

    回到我身上,我投入打桌球的时间,勉强只能从大一加入系队开始算,跟那些T保生甲组校队从国小打上来的选手,或是国高中有接触桌球到大学入选乙组校队的人相b,练习的时数恐怕连车尾灯都看不到。